当前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社情民意 > 稿件
关于破解社区养老专业化服务的几点建议
2017年04月10日

  黄锦海(民革党员,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兴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反映,上海市进入人口老龄化已经35年。从第三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总占比为28.8%,32年间上升了17个百分点。目前我市推行的基本养老模式主要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种模式各有优势,但也存在明显不足。

  一、社区养老专业化服务的瓶颈

  1.专业化服务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

  上海人口高龄化和家庭结构小型化的程度日益加剧,使老年人对专业养老和社区服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与之相对应,目前我市社区为老服务设施普遍存在的功能单一、养老服务专业化不足、人才匮乏等问题却日益凸显。

  2.医养融合背景下,三种养老模式缺乏支点

  传统居家养老面临家庭结构和人口流动的影响,功能日渐式微;机构养老投入巨大,供需矛盾尖锐,且易造成亲情的缺失,只能作为养老服务体系中的补充部分;社区养老虽然结合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势,但现阶段同样存在寻求支点、打通医疗、专业护理和康复等专业照护资源进入家庭的通道等各种问题。

  3.老年人支付能力及意愿非常有限

  老龄化现实国情是未富先老、未老先衰,老年人的购买服务能力非常有限,即使经济条件好的老年人也不愿意支付与医疗健康无关的费用。因此,唯有提升老年人终端购买服务能力,才能保障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养老服务事业中来,才能真正发挥市场在养老服务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

  4.社区养老专业服务队伍匮乏

  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队伍流动性大,职业化、专业性水平不强,队伍素质与社会需求不匹配,人才队伍匮乏已经成为社区养老服务专业化发展的主要瓶颈。

  二、破解社区养老专业化服务难题的若干建议

  1.支付保障,制度先行

  从政府的角度,希望从根本上解决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的问题、解决养老服务成本与效益兼顾的问题,首先应解决养老服务专业照护需求的老年人支付能力低的问题,从顶层设计考虑类似于日本介护保险制度的出台,以制度的形式保障老年人购买专业照护服务能力的逐步提升。

  2.社区养老,合微并举

  老年宜居社区是上海市建设老年友好城市的重要内容,是构建“五位一体”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石。其中,构建社区综合为老服务平台和推动社区嵌入式养老微机构的发展,将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是社区养老服务建设的两个抓手。前者是社区养老多样化服务需求供给的引擎、后者是社区养老服务专业化发展的助推器。发挥二者优势,将有效推动我市社区养老服务迈向更高层次。

  3.医养融合,服务统合

  医养融合的关键在于服务统合。依托各类设施构建完善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关注低龄健康老年人、高龄自理老年人、慢病自理老年人、长期卧床老年人、失智老年人、专业照护老年人等各类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健康管理、医疗护理等不同类型的服务。统筹增加养老服务的供给,特别要注重发展社区“嵌入式”微机构,促进上门照护服务与机构照护服务的融合。大力促进医疗、卫生、护理等机构提供的正式照护服务,同时加强家庭的自我照护、邻里关怀、社区志愿者服务等非正式照护服务,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

  4.队伍建设,多措并举

  养老服务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建立,一是要积极配合市级层面统筹协调,组织相关部门加强配合,共同推进此项工作。二是要做好区域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队伍现状、持证情况和现有培训资源的情况摸底,制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培训工作实施计划。三是要会同人社、财政等部门,完善配套扶持政策,对未纳入政府补贴范围的从业人员予以适当的培训费资助。四是要挖掘整合现有培训资源,统一实施养老培训资源的规划布点,在人员、场地、组织实施等方面统筹安排,做好人、财、物保障,有序落实推进此项工作。

来源:民革上海市委调研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