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提案选登 > 稿件
[2016年组织提案]坚持三大发展理念 充分发挥乡土文化对于社会治理的积极作用
2016年01月08日

  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是区别于其它文明的唯一特征,是民族凝聚力和进取心的真正动因。民俗风情、传说故事、乡规民约、古迹遗存,乡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都是这个国家和民族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

  起源于乡土民众日常生活的乡土文化,在与本土环境的有机结合中,保存了有利于本土社会治理和发展的和谐因素,淘汰了影响社会安定的不利要素,成为了乡土民众自觉相信、遵循和恪守的普适性原则。作为一种带有强烈地方特性的文化存在方式,乡土文化从古至今都在地区的社会治理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方面,乡土文化的教化作用影响着民众的价值取向。“积金不若积善;便己无如便人”、“建百千年功德;通亿万人往来”,这些印刻在青浦香花镇永远桥、大盈镇金家桥等乡村古桥上的传世楹联时至今日仍为当地民众所传颂;朱家角的放生桥、金泽的百婆桥,这些有着悠久历史和美丽传说的乡村古桥直到今天还在述说着扶危济困、善良传世的思想。隐藏在乡土民众日常生活中的乡土文化用最潜移默化的方式,时刻宣扬着弃恶从善的道德准则,为乡土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发挥着积极的教化作用。

  另一方面,乡土文化的各类活动增强着乡土社会的凝聚力。庙会、灯会、春戏、轧神仙会、摇快船、赛龙舟等许多社会基层的文化活动在过去都是由乡土民众自发组织开展的,尊时守节、内容丰富。借助乡土文化活动的平台,商家得以展示商品、促进销售;文艺团队得以登台演出、展现技艺;民众之间得以休养生息、守望相助。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工商业和文艺业的繁荣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土壤,也为基层社会治理贡献了调和矛盾、平息争端的舞台。这些活动背后蕴藏的巨大的民众自发组织能力,都是现代社会治理和发展中可以借鉴运用的重要资源。

  然而,多年来,我国城市经济飞速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许多乡土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和发展。产业结构的转换升级所导致的人口移动的加剧、家庭结构的变迁等问题,都加速了传统社会结构的瓦解,乡土文化所依附的根基不复存在,不少乡土文化几近崩溃。

  乡土文化的没落,使得从政府到民众都忽略了乡土文化对于社会治理的重要作用,产生了不少认识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把乡土文化简单地等同乡村文化。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农耕社会这个事实,使很多人都将乡土文化简单地等同于乡村文化,认为这是农村社会的问题,与城镇一体化发展不相适应。然而,即使诸如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同样拥有展现自己地区特色的乡土文化,从本帮菜到石库门、从沪剧到滑稽戏,上海特有的文化底蕴正是其有别于传统意义的乡土文化。

  二是把乡土文化片面地视为历史遗存。不少地方政府把乡土文化中的传说故事、民俗活动、礼仪规范等内容视为不合时宜的历史遗存,一味地追求外来文化对于社会治理的功能与作用,而忽略了乡土文化对于社会治理的有益成分。

  三是把乡土文化狭隘地作为经济陪衬。“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不少地方政府狭隘地以追求地区经济发展为目的,将带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作为旅游产业的发展陪衬。这些做法加速了乡土文化的碎片化和低俗化,使得乡土文化本身的继承保护和开发利用流于形式。

  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家的社会治理工作越来越突出法治化和民主化。然而,法治的达成取决于人们的内心,不能脱离带有传统和本土特色的乡土文化而空谈法治。从文化视角探讨社会治理,对于进一步实现社会治理的法治化和民主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培育乡土文化促进社会治理的发展新格局。一是要进一步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引导非公经济参与文化事业的发展。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通过建设面向大众的文化基础设施,参与保护和开发利用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承接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等途径,积极投身文化事业发展。特别是在保护继承乡土文化、利用乡土文化开展有利于社会治理的相关活动方面,要努力激发非公经济的参与动力和投资活力;二是要进一步扶持文化组织发展,提高参与社会治理的文化类非正规组织整体水平。要参照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内容,逐步放宽文化类非正规组织的准入门槛和注册要求;要在组织设立、购买服务、贷款融资等方面给予更高的政策扶持。特别是对于通过开展文化活动参与调处社区治理矛盾的非正规组织,要在做好行业监管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业务指导、专业培训等工作,逐步提升相关组织的专业化水平。

  第二,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实现政府各部门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如何发挥乡土文化对于社会治理的促进作用,不是某一个政府部门可以独立实现的,需要多个部门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一是统计部门要以培育民众热爱乡土为目标,强化对于地方史料和乡土文化的提炼与诠释,加快梳理乡土文化史料、延续相关整理工作;二是教育部门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正确的道德观念,编写关于上海乡土文化的通俗读物,作为历史课程的辅助教材,强化青少年对于乡土文化的认识;三是司法部门要在我市调解人员的培训及考核中加大对于乡土文化知识的权重比例,增强基层自治中的本土特色和乡土底蕴;四是宣传部门要开辟多种渠道传承乡土文化,引导民众增强对于乡土文化的再认识,突出乡土文化在社会治理中的教化作用。

  第三,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拓展乡土文化对于社会治理的作用空间。一是要保护和建设乡土文化的物质遗存,为乡土文化充分发挥社会作用保留物质空间的依托。针对诸如河埠、茶馆、书场、桥梁等乡土文化的物质遗存年久失修、日渐荒芜的情况,文广部门应当加大修缮和日常维护的管理力度。一方面,要增加并确保财政资金的专项投入;另一方面,要加快专业维护管理人员队伍的组建,努力提升日常维护和长效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二是要重视非物质空间的综合利用,探索研究新媒体空间的挖掘开发。民间技艺、传统曲艺等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不能仅仅依靠政府财政补助的单边行动,更多的是要为这些乡土文化挖掘非物质空间的综合利用平台,通过网络等新型媒体加大文化传播的覆盖面,使其在拥有存活市场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扩展对于社会治理的作用空间。为此,政府的科技信息部门应当加快各类文化艺术公共平台的建立,实现各国文化与本地乡土文化的网络融合和数据共享,推动乡土文化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实现对于社会治理的最新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