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党员风采 > 稿件
杨德钧:“把优秀历史建筑当‘大熊猫’来保护”

  “在崇明捕杀野鸟可以入刑,但推倒一面保护建筑的墙却不入刑,保护历史建筑的力度怎能比保护野生动物弱?要把优秀的历史建筑当作城市的‘大熊猫’来保护!”在今年5月的“重视历史建筑风貌区保护”提案专题会上,市政协委员杨德钧的一番话,引发社会各方思考。

  “城市是有记忆的,建筑是可以阅读的”。杨德钧如此关注老建筑的保护,主要是源于与老房子之间深厚的感情。他出生在愚园路的老洋房,少年和青年时期都是在老洋房里度过的,因此对老洋房有种特殊的情感和认识,很希望这些优秀历史建筑能原貌保留下来。

  “可是,当我近距离走进这些老建筑后,发现事与愿违。”他坦言在调研过程中遇到的尴尬:一些老洋房在内部改造过程中,有些真是画蛇添足,不该装壁炉的地方去装壁炉,让人看了不伦不类;有的把房间里精致的铜拉手改成铁拉手,把原有的热水汀敲掉、把原有的很好的花地砖敲掉,改成水泥地面,进行了很多破坏性的修缮,让人看了非常痛心。

  “保护历史建筑已成共识,问题在于如何保护?”在这个过程中,杨德钧花了一番“心思”。他曾经是静安区的人大代表,后来担任市政协委员,平时就比较关注社会上存在的问题,会有针对性地去看、去听,去了解社情民意,进行调研,最后思考成熟了再写提案。

  面对“真文物变成了假文物”这样的窘境,杨德钧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提交了《关于本市在对优秀历史老建筑保护、修缮、利用中的若干建议》的提案。“建筑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载体,对待修复和展览、陈设要科学、严肃。如果不加研究、不假思索地改造,就会形成新的遗憾。”他建议,对老建筑修缮一定要慎重、再慎重,要有一个科学的评估体系。在民居大修理时,要格外注意保护原风貌或原配件,必须换的也应保留作实物档案。对确可拆除的老旧建筑,也要注意保存一些比较完整、有继续使用价值的老建筑的构件,用以修缮优秀历史建筑时替用。

  杨德钧还特别提出,要讲好老房子背后的历史人物故事。“现在不少的老房子,第一代的原住民没有了,第二代的原住民还在,甚至它的邻居还存在。”他说,城市要有温度,建筑要有故事,要让市民、居民来做口述历史,有些老建筑要用三维技术扫描下来传给后人。

  “我将持续关注上海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把履行好政协委员职责当作自己的事业追求。”杨德钧说。

来源:联合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