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闭幕,民革上海市委会主委高小玫当选为民革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从一名科技工作者到党派中央领导,高小玫走过的,是一条充满转折与挑战的道路。 高小玫,女,汉族,1961年3月生,陕西渭南人,1988年2月加入民革,1982年8月参加工作,北京科技大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民革中央副主席,民革上海市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1987年的秋天,浙江某地一处安静的院落。时任民革陕西省委会副主委的高凌云老人,在夕阳下安静地打太极拳。26岁的女儿高小玫在一边陪伴着他。 日影西斜,万籁俱寂。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高小玫心中突然涌出一股难言的情愫——“我觉得他很孤独。我想给他一种支撑。”20多年后,高小玫回忆起那天的情形,这样解释道。于是,她对父亲说:“我加入你们民革吧!” 父亲停下动作,认真地看着女儿。在确定了女儿这是由心底而生的想法时,老人欣慰地说:“挺好的,民革现在需要你这样的人。”当时的高小玫,刚刚结束研究生的学业,拿到了那时十分难得的硕士学位,属于名副其实的高级知识分子。 返回上海几个月后,高小玫在时任民革上海市委会副主委李赣驹的引介下,开始了她的民革人生。 民革为我打开了一扇门 高小玫的祖父和父亲,都曾是国民党爱国将领。祖父高双成,早年参加同盟会,曾经是国民党86师师长,后任22军军长、晋陕绥边区副总司令、陕北警备司令。抗日战争时期,他以大局为重,与延安根据地友善为邻,深得中共好评。1942年朱德视察绥德时,称他是有正义感的军人,敢于同共产党合作共事;1945年他病逝时,毛泽东指示以陕甘宁边区参议会、边区政府、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名义致祭吊唁,送挽联称:“练兵亲勤,驱逐倭寇著功名;救国友谊,传来讣报悼善邻。” 父亲高凌云,曾在国民党22军任职团长。1949年1月,高凌云率部在陕西榆林起义,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西北军区独立二师师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榆林军分区副司令员、西北军区司令部参议,后转任陕西省水利厅副厅长、农林机械局和机械工业局副局长,以及陕西省政协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他是民革第六、第七届中央委员以及陕西省委第四至六届副主委、第七届主委。 因为这样的背景,别人都说,高小玫是“名门之后”。这话原也不假,但她自己,却从来没有什么出身“名门”的“傲娇”。三十年间,从人文厚重的西北到日新月异的江南,从普通科技工作者到地方党派领导,她一步一个脚印,脚不停歇地奔走着、忙碌着,服务着她所从属的组织,经营着她所热爱的事业。 1982年,高小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学的是金属材料学。第二年,她考上了北京钢铁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后又读取了北京科技大学金属材料专业的博士学位)。3年后,硕士毕业的她在上海钢铁研究所,进入了材料的基础应用研究领域。 1988年春节前后,高小玫参加了民革市委组织的新党员学习会,成为当时上海市吴淞区的一名民革党员。 高小玫对组织的热情,却是一点一点被点燃的。“一开始的时候,作为一个新人,也因为本职工作的忙碌,我只是按例参加一些会议和活动,尽着一个普通民革党员的义务。”可是,既有民革渊源,又是高级知识分子,有能力,肯付出,这样的“苗子”,民革的老领导们岂肯“放过”? 很快,在领导和同志们的推举下,高小玫从一个基层党员成为了区委委员,以后又成为宝山区人大代表、常委,并参加了宝山区青年联合会,任副主席职务。1992年,她以党员代表的身份,参加了民革上海市第八次代表大会,1996年当选为民革宝山区委副主委。 在这几年中,她的角色在不断地转变。比如她人大代表的第一个议案,做的是关于上海外来人口租种农地的课题,这与她的专业风马牛不相及,她却做得津津有味。用她自己的话说,她已经逐渐地“把目光从显微镜下纳米级别的微观世界中拾起来,看向身边更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了”。 可能连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她的人生,正因此而面临着巨大的转折。 光有意识不行,还得有能力 1998年底,她收到了一个意外的通知:相关部门要来对她进行约谈考察,想把她调到上海市经委工作。 先不说工作环境上的改变。在那时候人们普遍的观念里,只有数理化才是真学问,文史哲,以及相关的行业,都算不得真的事业。高小玫已经在科研领域奋斗多年,要她离开专注多年的研究事业转行,还真需要点勇气。 转变并非不可。但转变过后,必须有一个真正的舞台——她可不想去混日子。 与当时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丈夫商议之后,她慢慢理出了自己的思路。“当时,国家的各个行业都面临着从传统管理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的转变。国家需要科学的管理和管理者。这也是一种事业,也是一种学问。”她很快下定了决心,“尽管不懂,但值得去做。” “我觉得这件事是值得我投入的。我会把它当成一个事业来做。”对找她谈话的工业党委领导,她这样说。 没工夫理会环境、人事的变化,她首先要补上的,是知识。“隔行如隔山。尽管自己整天研究金属材料,但那时候,我对于金属行业在社会经济中到底是什么地位完全没有概念。”产业、行业、经济、社会、管理……要学的太多了。她脑子里每天都塞满各种各样的额外难题,工作中也留心向同事们学习业务,抓住学习培训机会恶补经济管理知识,还利用当时并不普及的互联网和各类书报,关注相关的时事。 留给她的过渡时间不多,却并没有耽误她迅速进入角色。 有的人,会因环境改变的压力而改变初衷;有的人,却会使变化的环境更契合自己的理想。高小玫无疑是后一种人。在新的岗位上,她调整状态,心无旁骛地实践着自己的理念与追求。 在上海市经委,高小玫先后就任过科技处、稀土办、投资与技改处的职务。几年下来,对于行业、市场、经济,都有了深刻的认知。2002年,高小玫就任上海建材集团总公司总工程师,开始独当一面,4年里,她用许多与可持续、循环经济相关的项目,回报了信任她的领导和同事。 2006年,高小玫调任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这又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当时,中国的知识产权工作刚刚起步,大家提到的更多是树立意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光有意识是不行的,必须有能力。虽然是个新人,高小玫很快意识到了知识产权在中国经济发展大潮中的战略地位,也感觉到了自己肩膀上的责任。 2008年,她抓住机遇,组织筹建了上海知识产权援助中心;上海的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和知识产权执法工作等,也在她的任内得以推进……这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内容,为她在知识产权局短短几年的工作生涯填上了浓重的色彩,也让她收获了新的知识、经验和视野。 正如她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所期待的那样,一个人要做成事,也必须“意识”和“能力”兼具;而此时的高小玫,正值人生中的黄金岁月,亦经历了多重的积淀,更大的责任,正等待着她。 做有意义、有价值、值得去做的事 2017年9月底,《解放日报》等媒体刊登了《习近平在上海》系列报道,其中有这样一段内容: 2007年4月,在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召开之前,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听取各界对党代会报告的意见。履新不久的民革上海市委会主委高小玫,在看到报告第四部分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表述时提出建议:党代会的报告里,应该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语句。习近平在会上第一个就回应了高小玫的意见。后来,大家拿到正式的党代会报告,第四部分第一句话就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对于刚刚接任党派领导的高小玫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上任之前,高小玫对即将开始的工作,并没有十足的把握。民主党派,真的能干成什么事情吗?比如,都说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主要职能之一,可在她长期工作的政府部门,她曾看到过一些党派的提案,因了解情况较少,提的建议并不对路,以至于常有人说:“党派啊,他们不懂的。”这些话,她都记在心里,并引以为戒。 不过,在深入了解了改革开放以来多党合作制度的发展进程之后,她有了新的认识:“在我国的政治制度框架下,党派是可以用参政议政等方式为社会作贡献的。在这一点上,党派决不可妄自菲薄。”当了主委以后,她更坚定了这一点,在与班子成员沟通时也多次强调:我们积极履职,不是为了评比,而是为了去做“有意义、有价值、值得去做的事”。 这种信念,体现在她如何增强组织力量的战略性思考上。 如何组织、发挥好各方力量,始终是萦绕在高小玫心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她强调要研究上海民革的特点和需要,将组织发展与履职工作相结合,扬长补短,精建队伍。她刚上任时,上海民革只有4000多名党员,如今这个数字已经超过6400,党员年龄、学历结构更是大大优化,尤其在社会、法律等重点领域,近年来引进了许多优秀人才。 她强调要搭建各种平台,充分发挥党内同志的作用。如今,市委会有更多的党员得到党内、党外挂职锻炼,有了更完善的专委会工作机构,有了更多的立项课题让党员们参与。高小玫熟悉党内每一位在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等领域作出贡献的党员,她经常随口点出一些年轻党员的名字,并历数他们的工作业绩…… 她也看重民革组织与社会专业力量的联合,“借助外脑”。在她的直接推动下,民革上海市委会已经先后与上海市律师协会、上海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等签订合作协议,共同调研、做课题。在这种模式之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等对政府决策起到了实际推动作用的提案相继出台。 这种信念,也体现在她对民革各项履职工作的具体要求上。 比如参政议政。高小玫认为,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成员的责任,是必须要做、必须做好的事情。她就任主委后,把市委会机关的“研究室”改成了“调研部”,强调了“参政议政工作的研究与落实”。此后,各专委会、基层组织参与参政议政有了更完备的制度,市委会与社科院、律协等外部力量有了深度合作,市委会在经济、社会、法制、文化等领域的许多建言得获落地实施,市委会的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也逐渐在全国民革组织中名列前茅,并将这项优势保持至今。 再如祖统工作。近年来两岸形式风云变幻,作为以促进祖国统一工作为特色的民主党派,民革应该如何适应形势、发挥作用?高小玫重视推动两岸民间深层次交往,特别是与台湾青年人的交流,推动民革市委以台生暑期实习、青年论坛等形式开展探索。2016、2017年两期台生暑期实习活动的结业式,她都参加了。面对台生,她会殷切地叮嘱:上海民革,就是你们的“第二个家”…… 以专业精神履行职责 高小玫是在担任民革上海市委会主委的次年当选上海市政协副主席的。此前,她先后担任过区人大代表、市人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并在此后成为全国政协常委。 高小玫笑称,她已经差不多把人大和政协的职务“做了个遍”。到如今,她已经有了二三十年的履职经历,也提出过不少有价值、有影响的建言。怎样做好建言履职?“在调研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力求把问题想深想透。”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她这样总结道。 “想深想透”,意味着履职过程必须有专业化知识和深入调研的支撑。这需要的,是一种严谨求实的专业精神。而高小玫准备的提案,往往专业性极强:食品安全问题,国资经营预算,不动产登记制度……自然,这些提案的背后也少不了各领域专家们的支持,金可可、刘小兵等民革党内专家都曾在高小玫的“高参”之列。 专业是一种力量。由专业精神产生出来的成果,自然不同凡响:2013年全国“两会”,高小玫一口气递交了三份关于食品安全的提案,3个月后《食品安全法》修订正式启动,最终的修改内容在高小玫的提案中都有涉及;她力推的关于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的提案,被上海市政协列入2014年度重点督办,直接推动了上海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相关文件的出台; 2016年她提交的社情民意《十三五规划中重视上海临空经济区建设》,获十二届上海市政协优秀社情民意信息奖; 2017年,她领衔民革上海市委与民革中央妇青会合作的关于校园欺凌的课题,指导完成《关于完善校园欺凌防范和治理机制》提案,获十二届全国政协优秀提案奖。 作为上海市政协副主席,高小玫负责联系政协社会、法制、经济等领域的工作。如何让人民政协在这些领域中更好地发挥民主协商职能?高小玫在不断地探索、思考着。有两项工作,是她最为推崇和赞赏,并“欣慰于直接参与其中”的—— 一项是“立法协商”,上海市政协与上海市政府法制办合作,每有一项行政法规酝酿,就邀请政协委员中的法律专家提出意见,这些意见专业而又实用,接受意见的单位拍手叫好。另一项是“预算编制协商”,委员们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而不是预算发布之后参与协商,这也是一个全新的做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统筹,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高小玫认为,“上海政协的这些探索,正是基于政协的协商职能,正是为了找到‘社会意愿的最大公约数’。” “找到社会意愿的最大公约数”——对高小玫来说,这不仅仅是她作为政协官员的一个希望,更是她作为党派领导的一个期盼。上海从2016年开始探索的党派专项监督工作,使高小玫的期盼又多了一个现实的渠道。她对这项工作寄予厚望,亲自审定工作方案和人员构成,要求“全方位地摸索、做好民主监督工作”;她率领调研组下社区、跑基层,以求“探出问题、归出根源,提出整改建议”;她多次与相关地方党政领导面对面恳切交流,以极大的诚意,推动这个多党合作制度新探索的开展…… 无论是多年前调任政府部门时的毅然决然,还是调任建材集团时的满腔热忱,抑或就任民革主委时的仓促不安,高小玫一直坚守的,是她内心深处那股恐怕辜负了时光的认真劲儿,那份不肯敷衍了事的责任感。 是的,地位在变,职责在变,不变的,正是她那颗对待人民、对待事业的赤子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