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和谐社会”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也对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政党制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村、东中西部不同区域、人和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关系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和谐社会是指一个内部的结构功能、外部的环境系统总体上处于协调、规则、有序、平衡存在与发展关系中的社会系统。它包括社会各发展领域的和谐、利益分配机制的和谐、制度保障体系的和谐、精神认同上的和谐等四个层级。和谐社会所具有的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特征的形成,有一个前后相继的过程,因此,和谐社会的构建大致呈现为初级和谐、中等和谐、高级和谐三大历史阶段。
社会和谐的主体是“人”的和谐。社会和谐包括人自身的和谐(如个性和谐、心理与行为和谐、理想与现实的和谐等)、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和谐的实质、主体与主题,都是“人”的和谐。要实现“以人为本”的和谐,关键是要对现实社会各种资源进行理性整合,确保资源在人、社会与自然三者之间的优化配置与良性运行,以取得正和博弈的社会效果。资源整合的主体主要是中国共产党和它领导下的政府,资源整合的参与者还应该包括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广大公民。进行资源整合,必须动员和组织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广大公民,为他们提供制度化参与的途径和通道,提供法律的保护,让民众的利益诉求成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民主执政、依法行政的基本依据。以人为本的政治,从根本上讲,就是以公民的根本利益为转移的公民政治、民主政治、大众政治,更是“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政治。只有以这样的政治为基础的社会才是和谐的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首先要依靠中共中央和国家宏观政策的制定与调整,依靠中共各级组织做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并辅之以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的加强和完善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反映多样性、体现多样性,维护多样性、寻求一致性,即异中求同、同中存异的本质,它体现和追求的也是一种和谐,在本质上是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一致的,而作为带有政治联盟性质的各民主党派,在反映利益、沟通情况、理顺情绪、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团结各界人士、调动各方积极因素,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一是通过政治协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决策服务。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意见》在完善政治协商方面主要有三点:一是提出要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就重大问题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中进行协商,是政治协商的重要原则。二是总结长期以来的做法,提出了政治协商的两种基本方式。三是规范了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协商的内容和程序,使政治协商进一步制度化。通过坚持和完善政治协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
二是通过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参政议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添智慧和力量。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意见》对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参政议政作用作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党外人士安排的政策,对加强政府同民主党派的联系提出了明确要求,进一步拓宽了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发挥作用的渠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从而能够保证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在各级人大、政府和政协中发挥作用,直接、间接地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事业作出贡献。
三是通过发挥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作用,处理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加强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内容。《意见》明确了互相监督的性质,提出这种监督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进行的政治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见》明确了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内容和形式,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拓宽民主监督渠道、完善民主监督机制的要求。这对于民主党派在我国政治制度框架内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是通过加强中国共产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加强同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方针。《意见》提出,要坚持平等相待、民主协商、真诚合作,不断巩固中国共产党同党外人士的联盟;要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充分发扬民主,注重实绩和群众公认,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代表性强、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党外干部队伍;要把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纳入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的总体规划,统筹考虑,等等。这样,中国共产党同党外人士就能够融洽相处,我国的社会就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加强和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制度保障
一个社会的健康与和谐,主要表现为能够容纳矛盾与冲突,整合各种利益。面对矛盾和冲突,执政者能够敏感地发现、深刻地理解矛盾与冲突,适时地调整战略和政策,实现多元利益的大体平衡。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关键是实现各种平衡、解决各种矛盾、整合各种利益的能力。形成这种能力,关键是要形成顺畅的利益表达和灵敏的政策平衡的制度安排,使执政者能及时了解和应对各种利益诉求,制定实现利益平衡、化解各种矛盾的政策。民主是现代社会容纳多元利益、实现利益表达、达成利益妥协、整合社会力量的政治机制。当前,要通过发展党内民主,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途径,来进一步发展民主政治。
各民主党派作为同中国共产党长期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亲密友党,作为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可以大有作为。我们应进一步提高认识,不断领会和把握新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规律,明确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任务和途径,积极探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方式和方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的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它以协商合作代替竞争冲突,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代替牵扯倾轧,对于维护国家政局的稳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回顾民主党派所走过的发展道路,我们在历史的各个关键时刻,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帮助和领导下,坚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我们能够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作出贡献,都是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团结奋斗的结果。历史经验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是民主党派的立党之本;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政治保障。
把发展作为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
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改革开放以来,民主党派紧扣发展主题,认真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就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提出很多战略性、前瞻性、科学性的建议,为我国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世纪新阶段,民主党派应继续牢牢把握发展这个根本任务和主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自觉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上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要继续发挥人才荟萃、联系广泛、智力密集的优势,把工作视野拓展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运用法律、政策等多种手段,本着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的精神,协助统筹各种社会资源,促进社会协调发展;要发挥整体功能和组织优势,选择综合性、战略性、前瞻性,党和政府决策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献策,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积极协助中共各级党委和政府了解民情、反映民意
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关注民生、了解民情、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兼顾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反映社情民意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重要内容,也是民主党派发挥作用的重要渠道。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形成了不同利益群体和利益诉求。民主党派应协助党和政府疏通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引导群众以理性、合理的形式表达利益需求;继续发挥位置超脱、渠道畅通的优势,广泛联系社会各界人士,及时掌握社会舆情,如实反映广大成员和所联系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协助中共各级党委和政府广开言路、广求良策、广谋善举,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同时,作为民主党派成员,我们都应从自我做起,多说和谐之话,多做和谐之事,多谋和谐之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广泛的民意基础。
大力弘扬先进文化,激发社会创造活力
民主党派成员主要是中高级知识分子,他们本身就是各个领域中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因此,民主党派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我们要充分调动、发挥各级组织和广大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宣传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巩固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捍卫国家的基本价值观念;发挥优势,积极推进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的繁荣和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精神食粮;传承中华民族崇尚和谐的优秀文化传统,宣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促进诚信友爱、融洽和谐的社会环境的进一步形成,为构建和谐社会构筑强大的精神支柱。当前,我们还应以共同的文化传统为纽带,通过经济合作、学术交流、文化联谊、亲友往来等各种形式和渠道,大力推进与台湾同胞的联系和沟通,加强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两岸人民的理解与共识,为祖国统一作贡献。
努力协调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和谐需要稳定,稳定才能和谐。发展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维护稳定是民主党派的“第一责任”。我们应充分认识稳定是国家和人民的最高利益,尽快适应社会阶层结构出现的新变化和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新形势,高度重视做好维护稳定的工作,从着眼于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应针对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社会矛盾纠纷和各种紧急状态进行调研,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协助国家建立健全各种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和紧急状态预警机制;应积极协助中共各级党委和政府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既要以理服人、解决思想问题,又要实实在在帮助广大群众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妥善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实现各子系统内部的和谐,又要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和谐。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协调整合其成员和各自联系群众内部的利益关系,实现各子系统内部的和谐,也有利于发挥执政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整合全社会利益的功能,实现各系统之间的和谐,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意见》的颁布实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发展,不仅为民主党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提供了根本保证,使各民主党派能够最大程度地协调其成员和各自所联系群众的利益关系,实现各子系统内部的和谐,而且也有利于发挥执政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整合全社会利益的功能,实现各系统之间的和谐。
总之,中国面临着实现新世纪宏伟目标的重任,迫切需要凝聚全国各种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空前的大团结和大联合,由此而凸显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谱写多党合作的新篇章开辟一个广阔的新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