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回眸 >>历史人物 > 稿件
我认识的尚公
2013年08月01日

  诸尚一:1913年1月生。1949年加入民革。曾任民革上海市委第六、七、八届副主任委员,民革上海市第九届顾问,第一、二、三、五、六、七届上海市政协委员,《联合时报》社务委员等职。1997年1月在上海病逝。

  尚公20多年前为我拍摄的一张照片,我一直作为珍贵纪念品存放在书桌玻璃台版下面,伏案时,常常想起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日子过得真快,今年1月正是尚公诞辰100周年,又令我回忆起他为我拍摄照片的那段往事。

  1991年深秋,我作为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工作人员,有幸陪同各民主党派市委、市工商联专职领导同志,前往革命摇篮——井冈山学习考察。我清楚地记得行前尚公也踊跃报名要求参加。当时考虑他出院不久,为了关心照顾他的健康,劝说他暂不参加为好,而尚公表示不愿放弃这次赴革命圣地以实际行动学习老前辈革命精神的难得机会,决意同往。

  从上海出发,经南昌再转坐长途汽车。那时吉安一段路况较差,有的路段还在整修,特别是上井冈山那一段,路线长、坡度大,路面狭窄、曲折。尽管远道跋涉,沿途劳顿,尚公却精神抖擞,紧跟大部队安全、顺利地到达了目的地。

  在井冈山期间,安排瞻仰和参观烈士陵园、历史纪念馆以及各个景点,我随着尚公等几位老年领导后面照应。我们沿着崎岖的小路向山顶迈步攀登,同时注意倾听历史纪念馆工作人员讲解。行将到达山腰墩上,工作人员介绍说,当年驻守在井冈山的指战员面临顽敌的封锁和围剿,斗争形势十分险恶,生活也非常艰苦,往往连口粮也不济。说到这里,还专门讲到朱德总司令也亲自参与下山挑运粮食,极大鼓舞着广大指战员们更加斗志昂扬、朝气蓬勃。当时战士们还传唱着几首歌谣:“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精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盖身上,暖暖和和入梦乡”等等,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时讲解员指着山腰墩上那棵枝叶茂盛、郁郁葱葱的大榕树(目前已围了一圈铁栏杆),告诉大家,看!当年朱总司令挑粮经过这里,就在这株大树下面歇歇脚,擦擦汗,如今这棵大树就是历史见证。这时,见尚公更是眉开眼笑,兴致勃勃,立即打开相机,招呼我:“宾笙同志,站好,我就在这里给你拍张照!”

  学习考察结束返沪后,一天我在民主党派大楼筹建工地,见到尚公笑呵呵地走过来,原来他是为我送照片而来,尚公笑着说:“你这张照真不错,是我拍得最满意的一张。”我连忙双手接过了照片,向他深深地表示感谢。多年来每当我回顾这一段往事,尚公那副瘦削身材、双目炯炯的面容和身影就会浮现在我面前。

  尚公是中华职教社老社员,历任民革上海市委副主委、顾问,并担任一、二、三、五、六、七届市政协委员。他一直关心国家大事,热爱新中国,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他以国家主人翁态度,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责。多年来,对社会发展,经济建设,改革开放,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建设等,特别是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能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措施,提供有关方面参考。

  尚公为人纯朴、坦荡、耿直,勇于反映群众的意愿,敢于直言,能提出建设性意见。难能可贵的,即使在他退出领导岗位后,仍是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并为参政议政笔耕不辍。先后出版的汇编着他两百多篇文章,共约四五十万字的三本《尚公杂议》,就是例证。甚至晚年在家养病期间,还坚持在床头和沙发边用一块木板垫着,孜孜不倦地思考问题、翻阅资料、写稿改稿。据他老伴张大姐告诉说:直到最后,在他床头还发现两篇未及发出的文稿。

  尚公虽然去世20年了,他的革命风范和品格一直激励着我们前进。人们永远怀念他;以实际行动学习传承他的精神风貌。

  

  (作者系市委统战部党派处原处长)

作者:黄宾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