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9月,宋家在东平路宋美龄寓所合影。中坐者为倪珪贞;后排左起:宋子良、宋美龄、孔祥熙、宋蔼龄、宋庆龄,右为宋子安。 宋蔼龄(1889—1973)、宋庆龄(1893—1981)、宋美龄(1898—2003)是20世纪中国最著名的宋氏三姐妹,宋蔼龄做过孙中山秘书,宋庆龄是孙中山夫人,宋美龄则嫁给了孙中山在广州蒙难之际最为倚重的武将蒋介石。 为隆重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由新民晚报、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主办,上海新民传媒有限公司、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陵园管理处承办,世界大同文创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她们·风华绝代宋氏三姐妹特展”,于2016年4月28日至7月24日在上海朵云轩艺术中心展出。 本次特展是全球第一次汇聚海峡两岸和美国的宋氏三姐妹文物,揭示三姐妹手足亲情、爱国热忱的主题展览,它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让宋氏三姐妹“回家团聚”了。 上海是宋氏三姐妹的成长地。她们的父亲宋耀如是孙中山最早的同志和朋友,被其称为革命“隐君子”。1894年,宋耀如从上海飞函孙中山,促使其发动了辛亥革命第一役——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开始了他的流亡生涯,而他每次秘密来沪,则必住在虹口宋宅。宋耀如是基督教牧师,他在虹口宋宅地下室设有印刷厂印刷《圣经》,同时也印刷宣传革命的秘密小册子。宋氏三姐妹在童年时代就知道革命,知道有革命运动,她们被父母告知切不可向任何人提及此事,也被禁止拿宣传革命的小册子。跟随父亲的脚步,宋氏三姐妹先后投身于孙中山所开创的民主革命事业,但是因为政见不同、立场不一,她们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1929年5月,为抗议国民党违反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实行“清共”而旅居海外近两年的宋庆龄,为参加孙中山奉安大典回国。奉安大典结束后,她在两个弟弟子良和子安的陪同下乘坐火车回上海,于6月2日晨5时55分抵达上海北站,车站上悬挂着“欢迎宋庆龄先生回国”的标语,上海各界数百人列站前迎接,宋庆龄母亲倪珪贞亦偕眷属到火车站亲迎爱女。其时恰逢国民党三届二中全会即将于6月10日在南京召开,于是6月9日晨,宋美龄专程由宁抵沪,准备迎接宋庆龄去南京参加会议,但遭到宋庆龄拒绝,当晚宋美龄即与孔祥熙匆匆同车返回南京。 1938年,宋美龄领导汉口妇女为抗日战士缝制征衣。 宋庆龄在沪居留期间,7月10日,中东路事件爆发,张学良违背《中苏协议》以武力夺回中东路,国民政府予以全力支持。8月1日,时值国际反战日,宋庆龄打电报给“国际反帝大同盟”,将南京政府支持张学良谓之为“反动的南京政府”与“帝国主义分子势力”相勾结,并痛骂蒋介石是“反革命的国民党领导人”。这份电报被印成传单散发。蒋介石于8月7日到沪,原准备登门拜访宋庆龄的,但是在看到传单后,他非常气愤,于10日转派戴季陶赴宋宅见宋,当面责难宋违背党纪、丢政府和民族的脸,结果遭到宋的激烈反驳,并怒斥国民党政府是帝国主义走狗。蒋介石闻讯后,在震怒之下,写了一封措辞同样激烈的信回骂宋。宋子文于8月22日从南京赶回上海,设法消弭蒋介石和宋庆龄之间的矛盾,但由于他夙主拥蒋,兄妹间意见亦极相左,结果宋庆龄依然复于9月去国游走。在宋庆龄再次出国之前,宋家人在东平路宋美龄寓所团聚并留下合影。9月21日,宋蔼龄和宋美龄前往中国轮船招商局北栈码头,为宋庆龄送行。 1940年3月,久未在公共场合一同露面的宋氏三姐妹高调地一同出现在香港饭店。随后三姐妹联袂访渝,成为中国有力的团结抗战之象征。 宋氏三姐妹最终天各一方。继1944年宋蔼龄离开大陆,1948年宋美龄离开大陆之后,宋庆龄与她们余生再未相见。 与亲人分离几十年后,被宋庆龄视同家人的林国才曾经从宋美龄挚友处拿到一张宋美龄的近照,回到北京时交给宋庆龄看,宋庆龄仔细端详,口中不断地说:“我和三妹很久没有见过面了。”她眼睛里含着泪花,拉住林国才的手说:“真的谢谢你。”随即将相片放进口袋。 对宋庆龄而言,与亲人团聚是她生前的遗愿,她曾不断地通过第三方渠道和海外亲人联系。1957年,宋庆龄致函宋蔼龄,“如果你不马上回来的话,我们都将变得太老了。”宋蔼龄收到信后异常激动,于2月14日回复说,等自己白内障手术视力恢复后尽快回来看她,并说“我心里时刻都在牵挂着你,并且希望有朝一日,我们还能像以前那样在一起。”但是政治分歧对亲情的伤害是巨大的,宋蔼龄始终都没有回来。亲情的力量是巨大的,思念之情始终横亘在宋氏手足的心头。 1962年,一份宋庆龄手书的关于母系倪氏一族系徐光启后代的倪氏家史,辗转经由台湾历史学家张其昀之手送达宋美龄。宋母倪珪贞的母亲是基督教在华“三大柱石”之一、明代内阁大学士徐光启的后代,出生于上海徐家汇徐氏老宅,在太平军攻陷上海时,被迫举家逃命,遗失了很多徐家祖传宝物。徐女后嫁给基督教伦敦会天安堂牧师倪蕴山,被称为倪氏,她与倪蕴山育有二子三女。倪家尊奉基督教男女平等的教义,倪家三姐妹不仅同男孩一样享有学习的权利,而且接受的均是新式教育,在上海开埠后的第一所新式女子学校裨文女塾就读。宋耀如对倪家的这段家史甚是骄傲。1962年恰是徐光启诞辰400周年,这也许是宋庆龄于该年手书这段光荣家史的促因。除了送往海外的这份,宋庆龄还另外手书了一份交保姆李燕娥保存。宋美龄收到宋庆龄手书家史后将其复印,从台湾寄给了在美国定居的宋子文。在这份家史上,宋庆龄告诉海外家人:“徐家汇的地名尚且依旧,但是为纪念我们的祖先而建的寺庙(应为墓园,即今光启公园。“文革”期间,部分墓地被占用,曾经于1957年修复的纪念设施亦遭破坏,经过1978年和1981年的两次修缮,现已恢复原貌。——笔者注)已经变成了一个公社,由我们的祖先开创的徐家汇天文台(误。徐家汇天文台是在徐光启去世100多年后由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在徐光启墓附近建立的。——笔者注)还保留着。”最后,她特别记上一笔:“请让Yellow
boy和John(应为宋子安和宋子良——笔者注)记住上述历史。”收到宋美龄寄来的宋庆龄手书后,宋子文和小弟子安一起去大姐蔼龄的豪宅做客,回到自己家中后,他复信给妹妹美龄说已经各复印了一份寄给自己的三个女儿,“让她们和她们的孩子知道他们杰出的祖先是怎样的人”,在这封信上,子良和子安均留言表示自己已看过这份家史。在这封信中,宋子文还在幻想美苏古巴导弹危机升级以让他有重回故土的可能,但是他的幻想很快就落空了,美苏关系不仅迅速缓和甚至有所升温。 1940年4月3日下午,宋氏三姐妹视察重庆第一儿童保育院。 1971年4月,宋子文突然在美去世,宋美龄和宋蔼龄在得知宋庆龄可能来美时便临时打了退堂鼓,结果宋子文的葬礼三姐妹谁也没有到场。1973年宋蔼龄在美去世,她回来看二妹的诺言永远没有办法兑现了。 1979年以后两岸关系有了松动,宋庆龄又开始积极与亲人们联系。她请杨孟东帮她打听在美亲人们的情况,她与子安的遗孀取得了联系……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她仍惦记着三妹,希望三妹能回来看她。她在病榻上告诉陪伴她的人:“如果美龄来了,觉得住在家里不方便,可以安排她住到钓鱼台去。”面对二姐的亲情呼唤,三妹却始终都没有回应。不是她不爱二姐,二姐病重她为之祈祷,二姐去世她为之伤心落泪,是政治分歧在地理上割裂了她们。 今天,征集自海峡两岸和美国的300余件宋氏三姐妹遗物、文献和照片一同在上海展出,让宋庆龄实现了姐妹们“回家团聚”的愿望。 (作者系民革市委理论委委员、徐汇区委党员,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业务处副处长朱玖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