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君化彗尾 为我扫幽燕 陈其美(1878年-1916年),字英士,浙江吴兴人,一位有着多重标签的历史人物。 辛亥革命初期,他与黄兴同为孙中山的左右股肱。其弟陈其采,字蔼士;兄陈其业,字勤士(陈果夫、陈立夫的父亲)。陈其美与蒋介石关系密切,为蒋介石拜把之兄,将蒋介石引荐于孙中山。1916年5月18日,陈其美在今上海市淡水路日侨山田家门口被袁世凯、冯国璋派来的杀手击杀殒命。转眼间,今年已是他遇刺百年,而今天的我们如何面对过去的人和事,如何理解革命,值得深思。 5月17日,上海中山学社联合上海市历史学会、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于上海社会科学院,举办纪念陈其美学术座谈会。沪宁两地历史学界精英、陈其美后裔亲属共35人济济一堂座谈交流,上海中山学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项斯文主持会议。 陈其美在政治舞台上,活跃的时间总共才十年,但他却叱咤风云、彪炳史册。分析陈其美彪悍的人生与革命之路,上海市历史学会会长熊月之认为,他崛起于武装斗争低迷阶段,成功于全国战略关键地区,坚挺于民主斗争艰难时期,受益于特殊发展的上海城市环境。 然而,这位被孙中山赞誉为“革命首功之人”的民主革命志士,最被诟病之处就是他的政治暗杀手段。对此,上海中山学社副社长沈祖炜、副秘书长马铭德,《解放日报》高级编辑丁凤麟,上海图书馆科技情报研究所副研究员沙青青等普遍认为,种种关于陈其美的负面说法,有的缺乏史料依据,有的不符合历史逻辑,有的虽确为客观事实,但限于当时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也并不妨碍人们保持对革命英烈陈其美的应有敬意。而现实更迫切的是,对比陈其美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反观今天的学术研究,远远不够。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宪文、陈谦平、李玉,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戴鞍钢、章清,东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廖大伟,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谢俊美,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周育民、邵雍,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教授华强,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副研究员朱玖琳等纷纷认同,“倒放电影”式的历史研究是毫无意义和价值的,对于历史人物的评判还有待发掘更多的史料,作更深入的研究。 历史上,陈其美还与上海这座城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1911年11月7日,陈其美作为沪军都督执掌上海;1912年7月31日,他辞去都督之职。民国时期,上海曾经有陈英士纪念塔、纪念堂,有两条以她命名的道路,一条是其美路(今四平路),一条是英士路(今淡水路)。为此,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苏智良简单梳理了短短8个月,陈其美在沪整顿帮会社团、扫除封建旧俗、推进城市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为。可以说,是上海这座城市哺育了陈其美,同时,他也充分依托、利用上海的五光十色成就了伟业。最终,他的人生还是在上海划上了句点…… 相较于学界的客观评价与讨论,对于陈其美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究竟应有怎样的判定,他的后人却异常平和真诚。比如,陈其美长孙、法学博士陈泽祥坦言,过去对祖辈及家族的历史不甚了解,虽然没有经过历史学的训练,但执中庸之道,近5年来,也在全世界各地收集史料,只为在留存后世、还原历史的工作中尽个人绵薄之力。陈立夫儿媳、台湾立夫医药研究文教基金会董事长林颖曾则剖白了作为陈氏家族一份子的无形压力。她表示,自己始终铭记英士叔公所言“要创造机会,而不是等待机会”。先贤们付出的代价、流下的血汗,不能白白浪费,因此仍需加强历史教育。她尤其希望,两岸青年能从历史的研习中找寻渐渐消逝的精神信仰,以重拾中国人的民族精神。 对此,民革市委副主委、上海中山学社副社长董波表示,大陆对陈其美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论著并不多见,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能够畅所欲言,在对历史进行回顾和探讨的同时,对陈其美的功过是非给予公允的评价,相信对推动两岸及民间的学术、文化交流有着积极的意义。他进一步表示,今年也是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孙中山及其战友的思想精神宝库中还有许多值得世人去关注和挖掘的内容。上海中山学社将继续努力为学术研究搭建平台,为专家学者提供更多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