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家风,我个人的理解是指一个家庭内在体现出来的素质和作风,这需要通过几辈人身传言教而形成的,不是几句格言说说,几个条幅挂在墙上看看就能实现的。 我们家的家风是什么,曾经问过我父亲,父亲说可以问问舅公,舅公说曾祖父的事迹足以说明我们家的家风。看看曾祖父留下来的照片和遗物,似乎很平淡,没有给我们后辈留下什么华丽的格言,也没有什么壮志豪情值得大书特书,但是从曾祖父一言一行中我们始终强烈地感受到那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敢于担当的精神,这种精神影响了他的一生,也使我们后辈能够始终铭记着对于国家事业必须无限忠诚,必须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岁月问我心,丹心照汗青。这就是我们家的家风。 曾祖父的这种敢于担当精神,突出表现在民国初年和抗日战争时期。1922年6月16日深夜,广东军阀陈炯明发生叛变,欲害孙中山,在众人掩护下,孙中山冒着叛军的炮火来到永丰舰上避难,以防不测。自此,孙中山与永丰舰官兵一道在舰上并肩作战55个日日夜夜,开展了惊心动魄的平叛斗争。由于曾祖父在舰上的船舱紧挨着孙先生的起居室,故曾祖父自愿承担起对孙先生生活上的日常照料。通过日夜相伴,加之两人年龄相差不多,一个伟人与普通士兵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事后,曾祖父冒着生命危险为伟人传递密函至上海革命党人,为最终平定陈炯明叛乱作出了贡献。 这些事曾祖父复员回乡后,从不对外炫耀,他认为,维护共和,保护国父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是在淞沪会战后,曾祖父在上海高桥的祖屋被炸毁,携家避难至浦东大团镇一个破庙里,生活十分艰难。此时,与在中山舰上同样结下友情的蒋介石得知曾祖父的困境后,派杨虎找到曾祖父,并送上一袋银元给予资助,这才在相邻之间得以知晓曾祖父在中山舰上的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曾祖父抛弃党派之争,始终坚持“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的国父教导,毅然将年仅14岁的伯父送上抗日前线,加入新四军,参加了浙东游击队,开展艰苦卓绝的对敌反围剿斗争,使之成为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东海舰队首批舰长,也间接地继承了祖辈的事业。 除了曾祖父、伯父的敢于担当,勇于担当精神至今在我们家族中口口相传,在我们祖辈中,还有几位虽然没有大红大紫的光环,但是他们隐瞒身份,打入汪伪政权内部,从事隐蔽战线的工作,为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始终掌握汪伪政权动向,坚持联合统一持久抗战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他们的事迹至今还无法对外公布,以致在举国欢庆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时候,依然没有他们的身影,掌声和鲜花离他们也很遥远,然而他们在国难当头的非常时期表现出来的敢于担当的勇气和智慧,忍辱负重的家国情怀值得我们后辈永远敬仰。 先辈们的热血在我们后代人中间激烈地流淌奔腾着,延续着家族的荣光,肩负起先辈的期望,这种敢于担当的精神和家风在和平建设年代的我辈中也多有体现,对国家、对党的忠诚,对国家改革开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献计献策,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自从我有幸加入了民革以后,“位卑未敢忘忧国”,运用自己的所学、所能和所长,积极参政议政,撰写的多篇社情民意信息得到了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全国政协、民革中央、市委领导的重视和采纳,推动了政府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作为一个活跃在基层的民主党派成员,能够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共同为国家建设,民族富强作出努力,这也是祖辈的家风在我这一代得到了延承和发展的生动写照。 (作者系民革税务局支部委员) |